大家好,在这愉快的时光里,小编带来了一则引人入胜的话题——关于揭秘水舰队神秘藏身地的图文攻略,为此,小编精心搜集并整理了三条关于水舰队藏身处攻略的详细介绍,一起深入探索吧。
解密绿宝石水舰队藏身处迷宫路径
探寻绿宝石水舰队的藏身地迷宫,首先要寻觅迷宫的入口,它隐匿在深邃的密林深处,需耐心探寻,踏入迷宫后,慎防各种机关和陷阱,避免无谓的触发,迷宫内部的道路纵横交错,需凭借记忆或地图选择正确的路线,沿途还会遇到众多守卫和挑战,需运用智慧与技巧,步步为营,最终成功抵达水舰队的藏身地,便能获得珍贵宝藏和秘密情报。
征服海上大盗,走稳通行之路
想要通过“海上大盗”关卡,首先需掌握海上情报,包括海盗的登陆点、活动时间及规模。
随后组建一支力量雄厚的舰队,配备尖端武器和装备,以确保在海上与海盗展开激烈对抗。
接下来利用间谍和情报网络,搜寻海盗的藏匿之地,对其展开突袭。
还需与地方政府及海事执法机构携手合作,共同打击海上犯罪活动,保障海上航行的安全。
剖析澳大利亚为何兔患严重
澳大利亚作为大陆板块早先的独立板块,其生物多样性高,物种独特性显著,据澳大利亚原生动物统计,约84%的哺乳动物、45%的鸟类及89%的温带鱼类均为澳大利亚独有物种,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数据中并未包括兔子。
在近代殖民活动之前,澳大利亚并无任何兔子,在其他大陆,兔子早已是人类耳熟能详的动物,欧洲西南部的穴兔,后来被驯化为家兔,而野兔,则与穴兔不同,并未大规模被驯化和养殖。
澳大利亚原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,1788年,运送犯人的“第一舰队”抵达澳大利亚,船只上除了犯人,还携带了一些家兔,随后数十年间,澳大利亚农民也用兔笼饲养家兔作为食物来源,这个时期,人们发现澳大利亚非常适合养兔,由于欧洲养兔时需要防范的猛禽、黄鼠狼等威胁在澳大利亚均不存在。
真正开启这一灾难的是英国殖民者托马斯·奥斯汀,他到澳大利亚后,因喜爱狩猎,从英国邮寄了猎物,其中包括穴兔和欧洲野兔,在繁殖后,托马斯将24只兔子释放到自己的农场,以满足狩猎需求。
出乎意料的,局势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,仅六年时间,农场里的兔子数量就呈现出几何级增长,甚至逃逸到距农场数百公里的地方,这些兔子繁殖迅速,大肆啃食植被,严重威胁到澳大利亚人赖以生存的畜牧业发展,其挖洞的习惯还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,而澳大利亚本土的食草动物,根本无法与快速增长的兔群竞争,兔灾就此肆虐,据不完全统计,19世纪末,澳大利亚的兔子已超过100亿只。
一个物种泛滥为患,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,无论是哪种兔子,其繁殖效率和频率都极高,对于穴兔而言,它一年可产6窝,每窝至少4只小兔,而刚出生的小兔在五六个月后即可性成熟参与繁殖,更可怕的是,兔子拥有两个子宫,两个子宫可以同时受精怀孕。
在穴兔和欧洲野兔的故乡,兔子拥有众多天敌——如空中翱翔的金雕、地面潜伏的猞猁,小兔子从出生到长大都不是那么容易,兔子超强的生殖能力正是应对这种危险环境的策略:只有保持高生育率,才能确保足够多的后代存活,维持种群繁衍,在众多天敌的压力下,穴兔和野兔数量虽然仍不少,但总量维持在一个平衡的水平,甚至在某些国家,穴兔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。
然而在澳大利亚,兔子几乎没有天敌,其强大的生殖能力失控爆发,酿成灾难也在所难免,尽管澳大利亚并非没有捕食者,如袋狼和澳洲野犬,但为了抑制兔子的泛滥,人们还引入狐狸和猫,为什么它们都没能控制住兔子的数量呢?
原来,袋狼虽曾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全境,但在人类将兔子引入澳大利亚的那个时代,它们的分布已缩小至塔斯马尼亚岛,而澳洲野狗的分布始终以北部为主,在兔灾最初爆发的东南部区域,澳洲野狗的分布相对较少。
更重要的是,兔子并非易于捕获的美食,欧洲野兔的奔跑速度非常快,最高可达72公里/小时,并拥有出色的转向能力,对于袋狼而言,更擅长伏击捕猎,而澳洲野狗虽然可以采用堵截方式围捕兔子,但在澳大利亚,它们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大费周章,因为这里并不缺乏更大的、更易于捕食的野生动物及家畜,本土的袋狼和澳洲野狗,更喜欢捕捉农场散养的牛羊,而专门为克制兔子而引入的狐狸和猫,也更喜欢捕杀本土小型有袋类动物和鸟类。
如果捕猎者足够多,那么总有一些会因为捕捉不到足够的食物而不得不去捕捉兔子,但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,兔子的泛滥本身就足以破坏草皮,影响畜牧业发展,而引入更多的捕猎者对牲畜的威胁也更大,澳大利亚人后来又开始捕杀袋狼和狐狸、野猫。
目前,澳大利亚人寄希望于一种生物武器来控制兔群,早在20世纪50年代,澳大利亚就试图释放多发性粘液瘤病毒来扑杀兔子,约80%的兔子被迅速毒杀,但由于基因多样性,总有部分兔子存活下来,并迅速繁殖出对病毒免疫的后代,到了1997年,澳大利亚又试图释放另一种RHDV出血病毒,同样,绝大多数兔子被消灭,少数兔子产生了抗体,但仅4年后,兔群数量又迅速恢复。
世界上任何环境,包括一片洁白无瑕的南极洲,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,由一条条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,最终形成一个生态系统,当没有外来物种时,这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,即便有少许变化,整体受影响也不大,一旦打破这种平衡,就会产生连锁反应,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当地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。
这里是科学驿站,一个传播科学、传递价值的小窝,欢迎关注~
1788年之前,澳大利亚没有兔子。
作为与世隔绝的大陆,澳洲有很多特有动物,但并不是其他大陆常见的动物都有。
1788年,英国开始将澳洲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,许多犯人开始在这片新天地里生存。
他们也从欧洲带来了一些家禽动物,包括几只兔子。
起初,带来的兔子数量很少,一般被人类圈养,种群发展缓慢。
1859年,英国人托马斯·奥斯丁在澳洲狩猎,为增加狩猎种类,他从英国带来24只野兔放养在自己的农场里。
这一放养行为引起了巨大后果,野兔们很快逃离了农场,在澳洲肆意繁衍。
兔子在澳洲几乎没有天敌,这里天空没有老鹰,地上也没有大型肉食动物,它们的主要天敌是野狗,但这对兔子数量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100多年后,野兔数量激增至数十亿只,超过了人类总人口。
这数十亿只兔子几乎踏平了一切草木,还到处打洞安家,破坏土壤,甚至把家安在了公路路基下面……
为消灭这些兔子,澳洲人想尽了各种办法。
最初,他们用枪射杀、设陷阱、猎犬捕杀,然后将被消灭的兔子掩埋(不吃兔肉),但这种人工方法显然效果甚微,澳洲人的狩猎速度根本赶不上兔子惊人的繁殖速度。
他们又引进狐狸、狼等兔子的天敌,希望能通过生态手段抑制兔子数量的增长。
结果,这些捕食者发现捕食那些跑不快的牛羊、袋鼠、小动物等更省事,毕竟兔子跑得太快了,于是它们也懒得费劲去捉兔子了。
后来,澳洲人在农场周围修建各种防兔篱笆墙,共修建了3000公里,但兔子打洞的能力太强,地面上过不去,还有地下……
1950年代,澳洲人忍无可忍,发明并使用“多发性粘液瘤病毒”,甚至出动轰炸机,将这些病毒投放到兔子泛滥的区域,预计消灭了80%以上的兔子。
但经过一代代繁殖,兔子很快就产生了病毒抗体,种群数量又迅速恢复,1997年,澳洲再次投放新的病毒武器RHDV出血病毒,兔子再次经历了毁灭性打击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