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定因果联系的九条标准
1、关联的时序性:即原因与结果出现的时间顺序,作为原因的事件必须先于结果事件发生,这一点在病因研究中至关重要,尤其是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易于判断,而在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中则常常存在困难。
2、关联的强度:衡量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大小,常用相对危险度(OR)或比值比(RR)来描述,在排除偏倚和随机误差的情况下,关联的强度是判断因果关系和建立病因假说的重要依据。
3、关联的可重复性:指在一定研究环境、不同研究者使用不同方法时,某因素与某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结论的一致性,重复性越高,因果推断的说服力就越强。
4、关联的特异性:某因素只能引起某种特定的疾病,从传染病研究来看,这种特异性因果关联较为明确,而在慢性非传染病研究中则相对不易确定。
5、剂量-反应关系:指某因素的暴露剂量、时间与疾病发生之间呈阶梯式增长的关系,通常情况下,暴露剂量越大、时间越长,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越高。
6、生物学合理性:从生物学发病机制上建立因果关联的合理性,即观察到的因果关联可以用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加以合理解释。
7、关联的一致性:指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与该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相一致。
8、实验证据:通过实验方法证实去除可疑病因后,某疾病的发生频率下降或消失,这表明因果关联存在终止效应,其作为因果关联判定的标准具有很高的论证强度。
9、其他联系:因果关系的判断可能涉及多种因素,不一定要全部满足上述标准,但满足的条件越多,因果关联成立的可能性越大,误判的可能性越小。
因果四字成语
因果报应:指原因和结果,在佛教中,认为今生的所作所为将在来世得到相应的结果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
三国演义中因果的六个例子
在《三国演义》这部经典小说中,许多情节都体现了因果报应的观念,以下列举六个例子:
1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其后代最终被司马家族所取代。
2、关羽勇猛无比,却最终被吕蒙所斩。
3、诸葛亮北伐时,因激怒王朗而命丧,而司马懿也因此丧命。
4、刘备因引进张鲁,反被张鲁引进刘备,最终导致蜀地的灭亡。
5、徐州归属吕布,后因曹操的强大军力而迅速丧失。
6、张飞滥用职权,最终被部将所杀。
这些例子充分展现了《三国演义》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,也彰显了因果报应的深刻内涵,罗贯中先生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因果关系,使得作品更加引人入胜。
至此,关于因果第七关攻略的介绍就到这里,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大家的思考与实践有所帮助,祝大家学习愉快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