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秘的生物活体标本
众所周知,“太岁头上动土”的成语出自民间,而关于“太岁”本身,却鲜为人知,据专家研究,太岁实际上是一种介于生物与真菌之间的原质体生物,其特征兼有原生物的质体结构和真菌的繁殖方式,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称之为“肉芝”,评价其为“本经上品”,有学者认为,太岁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,被誉为“人类和所有动物的祖先”,研究发现,太岁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,体内含有抗腐化和增强免疫力的物质,在古籍《山海经》中,太岁被称为“视肉”、“聚肉”、“肉芝”,描述其“食之尽,复更生”,史料记载,太岁被认为是古人对天体的一种假想,与岁星(木星)的运行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,太岁所在之处,地底便有一块肉状物质,这被视为太岁的化身,故有“太岁头上动土”之忌。
在中国民间,太岁被视为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存在,被认为能影响人们命运的吉凶,古书有云:“太岁如君,为众神之首,众煞之主,有如君临天下,不可冒犯。”由于地位崇高,古人对其充满敬畏,生怕触怒而招致不幸,为求得来年平安,人们在冲犯太岁之年通常会举行祭拜仪式,据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派徐福寻求的长生不老药便是“太岁”。
李渊追赠李敏、李金才:历史的玄机
李浑(李金才)与李敏虽在大唐并无显著功绩,但其死因却颇具传奇色彩,引人深思,这一事件与一个神秘的政治谶语紧密相连,即“李氏当为天子”,李浑与李敏的家族之灭,正是这一谶语的写照,而李渊在建立大唐后对他们的追赠,亦与这一历史谜团息息相关。
李浑为李穆之子,李敏则为李贤之子,李穆与李贤兄弟出自陇西成纪的世家大族,自北魏时期便显赫一时,即使李渊的家族也无法与之抗衡,他们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,李敏的父亲李崇曾任幽州总管,在与突厥的战斗中牺牲,因此李敏从小被隋文帝杨坚抚养,袭爵为广宗公,李敏的一生,大致算得上是一帆风顺。
他的妻子是隋文帝杨坚的妹妹杨丽华之女宇文娥英(前朝公主),在杨丽华的支持下,李敏迅速晋升为柱国,隋炀帝登基后,李敏历任数州刺史,虽为遥领,却依然留在长安,深受宠爱,杨丽华临终前,曾将汤沐邑留给女婿李敏,隋炀帝依言将汤沐邑赐予李敏,并任命他为屯卫将军。
李敏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,杨玄感造反时,李敏曾立下战功,但很快便遭遇不幸,隋炀帝征讨辽东时,任命李敏为黎阳督粮草,他在此任上表现出色,李家势力也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使隋炀帝见识到李家的实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杨玄感造反也是借着在黎阳督粮草的机会起兵的,隋炀帝对李敏的黎阳之行格外警惕。
正当此时,一个名叫安伽陀的方士对隋炀帝称,他知晓谶语“李氏当有天下”,并建议隋炀帝诛杀天下所有李姓之人,尽管这个建议过于激进,隋炀帝对此事保持警惕,对李敏也产生了怀疑。
隋炀帝并不想直接杀害李敏,担心引发关陇贵族的不满,便希望李敏自杀,但由于李敏不愿死,经常出入叔父李浑家中,这成为了两人命运的转折点。
李浑为李穆的第十子,本无资格继承父亲的遗产和爵位,但李穆的嫡长子和嫡长孙均已去世,李浑便想要继承一切,他找到妻子的哥哥宇文述,提出每年将一半的赋税送给他,宇文述与太子杨广关系密切,就将此事告诉了杨广,在杨坚的支持下,李浑得以成为李穆的继承人。
在给宇文述两年赋税后,李浑不愿再继续支付,两人因此产生矛盾,安伽陀利用这个机会,向隋炀帝告发李浑与李敏谋反。
隋炀帝命令宇文述调查此事,宇文述利用裴仁基诬告李浑和李敏谋反,随后,将李浑和李敏的家族成员抓捕,裴仁基主审,尽管没有找到证据,但隋炀帝仍对李氏家族产生疑虑,并让宇文述继续追查。
这次,宇文述直接到监狱中说服李敏妻子供出李浑和李敏谋反,宇文述提供了一份预先写好的供词,将李家出卖,隋炀帝下令将李浑、李敏一家32口人全部杀害,其余的流放岭南。
李敏和李浑的悲惨命运,最终成为了李渊建立大唐的铺路石,李渊继位后,为了强调自己称帝的合法性和天命所归,追赠李敏和李浑,将“李氏当为天子”的谶语揽在自己身上,而李敏和李浑则成为了替李渊铺路的牺牲者。
就是小编对《君临本纪》妃子攻略的相关探讨,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