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带“牟”字的地名:溯源历史的牟山镇
位于浙江余姚的牟山镇,其名的由来十分有趣,镇内有一座山,形态宛如“牟”字,于是命名为牟山,据传,这位至圣先师舜的出生地便位于姚西牟山与上虞相交之处,考古发现,牟山镇的历史可追溯至1700年前,宋元明清时期分别属于东山、兰凤,民国时期设为牟山乡、青港乡,1950年三乡合并,最终成为牟山镇。
拳击之“拳击”由何而来?
人们常常好奇,拳击为何被称为boxing?这其实与盒子无关,而是源自西方先民的突发奇想,在英语中,“box”可以指拳头、巴掌,甚至打一拳、抽一巴掌,加上“ing”后,便成为动名词,意味着一种运动,拳击运动历史悠久,起源于人类早期,是为了生存和竞争而创造的,据记载,它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,早在公元前40世纪,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就发现了拳击的遗迹,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记载了拳击用的护具“皮绷带”,公元前17世纪,拳击运动传入古希腊,并在公元前5世纪的磁瓶上描绘了两人攻防的拳击图案,希腊神话中,有传说是公元前1000年的雅典王子赛希阿斯,就精通拳术,并且玩过这种拳击,而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中,也发现了1700年前拳击活动的遗迹。
“清华简”:探秘先秦文化的宝贵遗产
近年来,中国史学界、古文字学界乃至经学界最受关注、影响最大且最重要的研究莫过于“清华简”,这批珍贵的竹简一经问世,立刻引起了各方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和惊叹,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宝藏呢?
“清华简”是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”的简称,2008年7月15日,清华大学校友向母校捐赠了一批战国竹简,校方高度重视,立即组建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,由李学勤先生出任主任,并组织专家进行清理、保护和拍照,10月14日,校方再次邀请考古学、古文字学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对这批竹简进行观察鉴定,专家认为,这批战国竹简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,是前所未见的重大发现,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。
根据专家研究和碳14的测定,这批竹简共有2388枚,是战国中晚期的文物(公元前300年左右),主要内容为经史类典籍,其中的大多数从未见于史书,是前所未见的珍贵史料,文献价值极高,根据研究还原,清华简原来应该在1700支以上,绝大多数竹简上都有文字,一般都比较精美整齐,保存良好,清晰可辨,少数竹简上还绘有图形,颜色相当鲜明。
这批清华简是战国中后期楚国的典籍,对于中国经典来讲具有无与伦比的珍贵意义,在先秦最重要、影响中国政治文化两千年的典籍“六经”中,清华简就包括了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,这对中国经学史来讲是前所未有的大发现,尤其重要的是《尚书》,清华简中的《尚书》甚至有前所未见的篇目。
专家认为清华简有五大价值,其中包括:第一,《尚书》是前所未有的重要发现,至关重要;第二,解决了很多中国学术史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难题;第三,发现了此前从未见过的《诗经》篇目;第四,记载了关于楚国历史和地理的珍贵史料;第五,为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。
清华简的横空出世一定会极大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,其价值之高,难以估量,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。
参考文献:
- 李学勤:《初识清华简》
就是本次关于考古1700攻略的分享,希望这些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。
发表评论